记协概况
协会章程
记协组织机构
记协大事记
 - 传媒法规 - more >>
· [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 [广告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 [广告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 [计算机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
· 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
 - 文件汇编 - more >>
· 关于公布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评选结果的通知
· 关于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网络作品评选工作的通知
· 关于温州市第八届新闻论文评选暨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新闻论文评选的通知
· 关于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内参报道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报纸副刊专刊作品评选工作的通知
· 关于2011年度温州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 友情链接 ·
太原新闻网|
公告栏
第十三届浙江飘萍奖参评人选公示

http://jz.66wz.com  稿源:  2019年07月01日 11:31
 

  第十三届浙江飘萍奖参评人选评审会6月28日(星期五)下午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举行。根据浙江飘萍奖评选办法规定,现将本届飘萍奖参评者刘旭道的基本情况好事迹等在温州记协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即日起至7月7日,欢迎公众监督。

  公众意见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1220114079@qq.com

  电话:(0577)88817620、88810226;

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2019年7月1日

第十三届飘萍奖参评人选推荐表

报送单位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类别

(请划勾)

记 者

(  )

编 辑

( √ )

新闻评论员

(  )

新闻播音员、新闻类节目主持人(   )

新闻节目制片人

(  )

校 对

(  )

姓名

刘旭道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年12月

民族

党派

中共党员

籍贯

永嘉

职务

副总编辑

职称

主任记者

新闻工龄

28年

单位

温州都市报

手机

13819724311

地址

温州市区公园路105号

邮编

325000

获奖作品

(1件)

标  题

发表时间

体裁

《嫁接富土穷乡的生动样本》(新农村建设“观美实验”系列报道)

2006年4月7日-10日

通讯

(系列报道共4篇)

何时获何奖

获奖等级

2007年  浙江新闻奖

一等奖

推荐单位意见

报送单位意见

领导签字:

           (盖单位公章)

           2019年  月  日

领导签字:

           (盖单位公章)

           2019年  月  日

上级党政主管

部门意见

                         (盖单位公章)

                         2019年  月  日

报送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手机)

第十三届飘萍奖参评人选获奖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作者姓名

刘旭道(合作)

作者工作单位

温州都市报

作品标题

《嫁接富土穷乡的生动样本》(新农村建设“观美实验”系列报道)

作品刊播单位

温州都市报

刊播日期

2006年4月7日-10日

作品字数或时长

8000字

作品体裁

通讯(系列报道共4篇)

是“展示”,更是“揭示”!

《嫁接富土穷乡的生动样本》等系列稿件,是“三农”报道中的精品,也《温州都市报》第一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曾入选浙江省记协、省新闻学会组织编写的《震撼的奥秘——浙江新闻创优范例选编》一书。这组稿件以连续四天同一版面、同一位置的编排方式见报,匠心独具,在读者中曾产生强烈的关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赞赏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发现典型有眼力

当时记者写了一篇关于苍南县观美镇“来料加工”的脱贫稿件,大意是说不少贫困村由镇党委、政府撮合,与温州市区部分企业合作来料加工以脱贫致富。对这一做法,编辑十分敏锐和重视,并与记者一起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过讨论,从更高的站位上地发现,在当时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题材。因稿件调查还欠深,细节还欠少,遂立即决定要细加采访,好好“解剖麻雀”。

  • 善于质疑有脑力

脱贫典型忌虚张声势、浮于表面,在修改稿件中,编辑又不断质疑:当地的做法是否切合实际?农户究竟能否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农户与企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种撮合型的“反哺路径”能不能长久?其中又藏着多少“长效因子”?诸如此类的疑问和“交锋”,使得稿件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愈加细致,愈加深入,愈加平实,愈加客观。

三、深入乡村有脚力

为了把新闻做深、做实、做厚,把典型做足、做细、做透,编辑看了稿件后还不“过瘾”,又与记者一起来到来料加工的一线,采访当地农户、加工点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乡党委书记等,在有的地方还一直采访到夜里。耳闻目睹,亲历亲见,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摸清底数,也增加了底气。

四、撰写按语有笔力

在温州这口滚烫的“锅子”里,穷乡如何嫁接富土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时“富民攻坚”的重大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一个切实难题。编辑在系列报道的开头,撰写了一篇《温暖乡村的“观美实验”》,既理性思考,又热情鼓呼,明确提出,“观美实验”正是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生动样本。见报后,温州全市将其作为富民攻坚计划的典型予以推广。记者后来回访发现,“观美实验”已发展成了形式更多、范围更广的“观美效应”。事实表明,这是一篇有持久生命力的典型报道,就是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中,“观美实验”对于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张朋杰